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魅力通城   >   通城概况   >   经济概况
建设发展

来源:通城县档案馆 日期:2019-12-14 09:23 字号: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全年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 6.54亿元,同比增长26.5%;利税 1.6亿元,同比增长16.8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61.4%,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外贸出口企业增至12家,外贸出口1115万美元,同比增长11.1%。

——农村经济平稳发展。

全县主要农产品全面丰收,成功争取到“国家产粮大县”项目;生猪、茶叶、森工等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5家,达到14家;农业总产值16.4 亿元,增长31.9 %。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发放《农民负担及补贴政策监督卡》9万余份,发放率达98%;落实“四补”资金1526 万元。

——财税金融运行稳定。全县财政收入完成19298万元,同比增长27.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649万元,同比增长27.4 %。国、地两税完成税收12903万元,占财政收入的66.9 %。金融存贷额继续增加,对地方的支持进一步加大。年末存款余额29.3 亿元,同比增长18.9%;贷款余额7.4亿元,同比增长27.1%。社保基金收入完成 5010 万元,同比增长26.2%。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5亿元,同比增长29%。一年来,累计向上申报项目271 个,争取资金3.86亿元。

——城镇、交通建设亮点突出。累计投资1.05亿元,完成了宝塔大道建设,启动了工业大道、中心商务城、隽水公园、行政中心、通泰建材市场、城关初中搬迁等重点工程;继续推进了垃圾处理场、秀水花园、玉立花园等续建工程;完成了银山大道与解放东路交*口交通渠化,完善了一批事关民生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麦市、北港、马港、沙堆等重点集镇建设力度也不断加大,功能日益增强。累计投资9070万元,完成了城西客运站、村级公路、双龙至药姑、沙堆至虹桥公路等交通建设项目110个。杭瑞高速通城段工可设计全面完成。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全县55家商贸企业已改制40家。公务员登记和工资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以部门预算和“乡财县管乡用”为核心的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启动。7家单位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有序推进。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国营农业“小三场”税费改革全面铺开。农村“以钱养事”、农民负担监管、农村财务“双代管”等工作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

——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健全了养老、失业、城镇居民低保“三条保障线”制度,稳妥地实施了农村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保险扩面新增7291人,共征缴社会保险费5299 万元,同比增长32 %,累计发放社保和低保资金6517万元。大力实施城乡特困群众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共救助410人次,发放救助资金65万元。投资210万元,开展了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的“福彩安居工程”,为300户困难群众改造了住房。积极推进就业和再就业,新增就业63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成效显著,我县被评为“全国第二批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社会化养老机制开始破题,首家民营社会养老机构——金太阳托老康复中心一期工程顺利竣工。廉租房建设全面启动,对首批符合条件的63户低保家庭发放了租金补贴。

——三项基本国策得到较好落实。计划生育率达到92.26%,计划生育工作通过了省、市考核验收。公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总量控制目标全面完成。全年共关闭小水泥厂、小造纸厂、小塑料厂等“新五小”和“十五小”企业20家,查处环境信访案件46起,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国土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全面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乱占滥用耕地的势头一定程度得到遏制;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盘活国有土地资源取得较好成效;完成市级以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7个,耕地占补动态基本平衡,节约集约用地“通城新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广。

附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