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魅力通城   >   通城概况   >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来源:通城县档案馆 日期:2023-07-24 15:45 字号:

【地质】 1.地质构造。 通城县属幕阜山花岗岩区,大地构造位于杨子准地台的江南地轴北缘。基底为浅变质的冷家溪群,盖层为古生代和中生代组成,不整合沉积于冷家溪群地层之上,经历了燕山运动,相应产生了褶皱、断裂和花岗岩侵入,同时伴有大量的岩脉产出。主要褶皱构造为药姑山倒转向斜,轴部位于药姑山至枫树冲一带,轴向为西北,轴面向南西倾斜,岩层挤压强烈,属线型紧闭褶皱。规模较大的断层有10余条。正断层呈北东向,逆断层多呈北西和南东向,分布在县境南部和东部的花岗岩体和沉积层中。

2.工程地质。通城县广泛出露的岩土地质体为花岗岩及各种成因形成的松散土体,花岗岩占全县地层岩石面积的80%以上。其次为沉积岩,再次为区域变质及接触变质形成的变质岩。花岗岩体内的岩脉主要是花岗体晶岩脉,其次为细晶岩脉、岩墙及石英脉等。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四庄乡、北港镇、五里镇、马港镇、麦市镇、关刀镇黄泥洞村和塘湖镇以西地段的南虹村、八燕村。岩性多为二长花岗岩、斑状二长花岗岩,少数为云英岩化岗岩脉或岩株。工程地质特征为球状风化及构造剥蚀作用形成深切沟谷。

松散土体主要分布于县内主要水域及其支流形成的河漫滩,冲积扇及Ⅰ、Ⅱ级阶地和部分低丘谷地中,具低压缩性或中压缩性,力学强度低。

沉积岩主要分布于县境东部的麦市、塘湖、沙堆、四庄等乡镇,因具层理构造,岩石一般具明显各向异性,工程地质特点变化较大。

变质岩根据不同变质作用可分为接触变质和动力变质两种工程地质岩类。接触变质工程地质岩分布于县西北面的北港、大坪、石南等乡镇,岩石力学强度和抗风化能力明显降低,透水性增强,属县内滑坡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和次重点防治区。动力变质工程地质岩类主要沿境内断裂带分布,岩性有压碎岩、角砾岩、糜稜岩、断层泥等,其工程地质特点是岩石破碎、胶结不良,裂隙发育,强度低,透水性强,县境内十分普遍,泥石流、崩塌高易发区和一般易发区均有存在,根据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可分别定为地质灾害重点、次重点和一般防治区。

3.水文地质 。通城县地下水资源丰富,按其含水岩石空隙性分为松散岩类空隙水、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岩溶水。

松散岩类空隙水主要分布于县内各种松散沉积物及土壤中,部分山间盆地、斜地及河流堆积平地中较深部位,具有一定的承压性。

基岩裂隙水按其裂隙形成的原因分为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两种。风化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县境内各类岩石尤其是大面积出露的花岗岩石空隙和风化裂隙中,一般情况下裸露地表,水量贫乏,其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此类地下水多为季节性毛细水和重力水,局部风化裂隙密集区可形成间歇泉。构造裂隙水是县内地下水资源的主要类型之一,它主要赋存于各类基岩的裂隙带中,接受地表水和大气降水不断补给,具有较强的承压性,可形成一定涌水量的自流泉。县城附近佘家畈、麦市杨源的泉水均属此类型。全县此类泉、井不下百余处。

碳酸盐岩岩溶水分裸露型和覆盖型两种,裸露型含水岩可形成各种岩溶地形裸露地表,水量、水位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局部也接受基岩裂隙补给。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岩溶溶洞管道中,径流排泄通畅,多以洞隙汇流形式沿地表陡坡向低地排泄或以溶洞泉形式于河流深切沟谷坡底排出。覆盖型岩溶水主要分布于黄袍、塘湖至南虹桥灰岩地层中,岩溶含水层被地表风化堆积的黏性土层或松散孔隙水含水层覆盖于地下,除接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和相邻含水层侧向补给外,与上覆孔隙水含水层也有明显的互补关系,地下水多以上升泉形成排出,流量稳定,塘湖圣水井,黄袍大泉洞井均属此例。

4.环境地质。20世纪80年代后,县内农田水利、电力、公路、集镇等较大型建设及矿山开发、全垦造林、全垦抚育等各种人为活动,造成大面积植被破坏,高陡边坡剧增,矿砂尾渣随处堆放,日益增多的采空区和地下水过分抽采等均致使人赖以生存的岩土基础自然平衡失调,事故隐患多处可见,在暴雨、洪水及风化剥蚀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崩塌、泥石流、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随之增多,形成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威胁。

地貌】 1.山地。通城县东南西三面群山环抱,构成面积488.7平方千米的中高山区,约占全县总面积的42.84%。其中,海拔250~500米的346.18平方千米。501~800米的107.6平方千米,801~1200米的30.19平方千米,1200米以上的4.73平方千米。最高点为黄龙山只角楼,海拔1528.3米,最低点为四庄乡小井村偏北面,海拔78米。东南边缘的黄龙山系和西北部的药姑山系均属幕阜山脉。黄龙山系又分东北支,西南支和中支。东北支由黄龙山、白面山、南楼岭、苦竹岭、狮古尖、黄袍山等组成,县境东面及东北诸山皆由此支所出。西南支由凤凰翅、燕子岩、冬桃山、张师山、黄金山、白石山、古仑峰、相师山等组成,西南诸山都属此支。中支由黄龙山北麓又分东西两分支,伸入县境中部。东分支由云溪山、大包山、九曲岭接鸡笼山;西分支由清凉山、黄鹤楼北接锡山,向西接九岭、梧桐山、尖山。西北部的药姑山系主要包括大药姑、小药姑、断峰山、白云山、楚门界、铜鼓山、相师山和县西北诸山。

通城县内主要大山有:药姑山、黄袍山、黄龙山、锡山、九岭、白面山等。            

2.丘陵。县内丘陵地区面积525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46.02%。按地势可划分为南部高丘陵区和北部低丘陵区。南部高丘陵区包括东起塘湖镇东南至麦市镇,西南至马港镇、五里镇、石南镇和北港镇、隽水镇南部的丘陵地区,面积近300平方千米,其间山丘分布多且密,除梧桐山海拔高于300米,余处海拔高度一般在150~300米。北部低丘陵区包括东北部的四庄乡、沙堆镇,西北部的大坪乡、关刀镇、隽水镇北部丘陵区,面积200余平方千米,山丘分布较高丘陵区少且地势低,除堆山、铁柱山两山海拔超过150米,余地一般为90~150米。

3.平畈。县内平畈多散布于河溪两侧和丘陵之间,俗称塅、畈、垅。全县共有大小平畈60余处,为县内水稻和蔬菜主要产地,其面积一般在1~5平方千米,总面积127平方千米,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1.13%。县内主要平畈有:沙堆畈、阔田畈、枫树畈、大坪畈、来苏畈、沙坪畈、四庄畈、辛安塅、八仙畈等。

土地资源】 通城县土壤种类众多,共分红壤、黄棕壤、草甸土、沼泽土、石灰岩土、潮土、水稻土等7个土类,13个亚类、25个土属、73个土种。成土母质以花岗岩为主,分布极广,其余泥质岩类,第四纪浮土和石灰岩。其中:花岗岩占73.9%,泥质岩类占10.6%,第四纪浮土占9.6%,石灰岩占5.9%。通城县土地主要分为平地、缓坡地、陡坡地。6度以下平地占60.09%,6~25度的缓坡地占37.13%,25度以上陡坡地占2.78%。平地主要位于河谷平畈和低丘冲垅地带,地势平坦,灌溉条件较好,产量高,但低丘平畈水系两旁的落沙低洼田易受洪涝灾害;缓坡地面积大,主要分布在丘陵冲垄和山区,这部分耕地土壤质地较差,水土肥流失严重,易受水冲沙压,产量较低,绝大部分为中低产田;陡坡地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高丘和山区,水土流失严重。

2021年末,全县土地总面积113121.2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0054公顷,其中水田面积24452.69公顷、旱地面积5465.12公顷、水浇地面积136.19公顷;园地面积1138.35公顷,其中果园面积821.64公顷、茶园面积263.25公顷、其他园地面积53.46公顷;林地面积63527.14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57852.88公顷、灌木林地面积20.48公顷、其他林地面积5653.78公顷;草地面积1404.24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7560.6公顷,其中建制镇面积2138.23公顷、村庄面积5178.64公顷、采矿用地面积198.41公顷、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面积45.32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1680.10公顷,其中公路用地面积801.83公顷、农村道路用地面积878.27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5134.88公顷,其中河流水面1358.46公顷、水库水面1257.33公顷、坑塘水面1345.61公顷、内陆滩涂面积166.93公顷、沟渠面积959.38公顷、水工建筑面积47.17公顷;其他土地面积2621.91公顷,其中设施农用地89.92公顷、田坎1810.85公顷、沙地40.52公顷、裸地680.62公顷。

矿产资源】 通城是湖北省49个矿产资源大县之一。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28种,分布在全县境内70余处,是我国中部地区稀有金属、稀土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的重要产地之一,部分矿种储量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有13种。即:独居石、铌(铍)、钽、铷铯、钒、钨、铀、长石、石英、水晶、云母、大理石、建筑用花岗岩、饰面用花岗岩、板岩、萤石、高岭土、水泥用黏土、矿泉水、石煤、地热、水泥用灰岩、制灰用灰岩、建筑用灰岩、砖瓦用黏土、长石、建筑用河砂、饮医两用矿泉水等。全县拥有矿区54个,其中大型矿区4个(河砂、铍钽铌、花岗岩、独居石),中型矿3个(建筑用灰岩、水泥用灰岩、钒矿)。

水资源】 通城县水资源较丰富,县水资源丰富,年均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2020年年降雨量2066.5毫米,比历年平均偏多28.8%;水利设施多,有中小型水库97座,其中:中型水库6座,小(1)型水库15座、重点小(2)型26座、一般小(2)型50座,库容1.69亿立方米;国营和乡镇水电站64座,装机容量2.5万千瓦,年均发电6000万千瓦时,其中:国营电站19个,装机1.63万千瓦;水闸415座,泵站199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91处,规模以上机电井31处,堤防工程64处,拦水堰240处,水塘12214口;中型灌区281.3千米,干渠13条188.7千米,支渠166条346.27千米,灌溉面积21.7万亩。

生物资源】 通城物产极为丰富,素有“走遍天下,好不过黄龙山下”之誉。

植物资源   木本植物共有24科283种,其中以松、杉、楠竹、茶、油茶为主要树种。草本植物中,可供药用的就有70种。水生植物资源有藕、芡实、荸荠、菖蒲、水生莲、蒿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2种:银杏、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8种:花榈木、刺楸、桢楠、樟树、鹅掌楸、厚朴、粗榧、紫荆木;省级保护植物有:金钱松、凹叶厚朴、檫木、青钱柳、杨梅、青檀、厚边木犀、山拐枣、南紫薇。

动物资源   家养禽畜以猪为主,次为牛、羊、兔、鸡、鸭、鹅等,其中通城 “两头乌”是著名的华中良种猪,是湖北省保种提纯的猪种。野生动物有7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白颈长尾雉、云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穿山甲、金猫、小天鹅、苍鹰、白鹇、勺鸡、草号鸟、红角号鸟、雕号鸟、虎纹蛙等;省级保护动物有:花面狸、狗獾、猪獾、食蟹獴、豹猫、小麂、华南兔、大白鹭、白鹭、灰胸竹鸡、董鸡、珠颈斑鸠、翠金鹃、蓝翡翠、家燕、金腰燕、八哥、松鸦、灰喜鹊、白颈鸦、画眉、红嘴相思鸟、寿带、杜鹃、玉锦蛇、黑眉锦蛇、滑鼠蛇、乌梢蛇、眼镜蛇、银环蛇、尖吻蝮、棘腹蛙、泽蛙、黑斑蛙、双团棘胸蛙、湖北金钱蛙、棘胸蛙等。

鱼类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是一些广适性和山溪性鱼类,分属四目八科三十四种。其中:鲁科二十六种、鲶科一种、鳅科三种、鳢科一种、合鳃科一种、鲡科一种、鳍科一种。如草鱼、鲢鱼、鳙鱼、青鱼、鲤鱼、团头鲂、三角鳊、长春鳊、鲫鱼、鲶鱼、黄鳝、乌鱼、赤眼鳟、黄尾、密鲴、细鳞斜合鲴等。还有弹虾、米虾、田螺、蚌壳、甲鱼、乌鱼、螃蟹、泥鳅等,这些水生动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

中药材资源】通城白及(Platanthera chlorantha Cust.ex Rchb) 块茎扁,有2~3个分叉,略似掌状,长1.5~4.5厘米,厚0.5~1.5厘米,分叉扁圆锥形。表面黄白色,有细密纵皱纹,上面有微凸起的茎痕,周围有较紧密的环纹2~3圈,和点状细根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断裂残基,周围有稀疏环纹1~2圈,分叉上亦有稀疏环节纹1~3圈,环纹呈棕色或褐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样,黄白色半透明,并有散在的细椎管束小点。气无,味微苦,有良好的局部止血作用。联苄类化合物、菲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含量高、品质好。经过全国第四次野生中药材资源调查,主要分布范围:湖北省通城县大坪的药姑山、塘湖镇的黄袍山、麦市镇的黄龙山、马港镇的监鸡山、五里镇的相思山,四庄乡青草岭、关刀镇的云溪山。11个乡镇都有种植,种植面积约1000亩,每年可产白及约400吨。民间常用于:治肺伤咳血,衄血,金疮出血,痈疽肿毒,溃疡疼痛,汤火灼伤,手足皲裂。

通城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块茎气清香,味甘稍辣;内心有朱砂点,外表灰黄色或者灰棕色;尾部圆大,上部颈项细长,形似鸡腿,俗称鸡腿白术。种子饱满,粗如大米,味甘甜。根茎挥发油含量高、品质好。生产地域及范围:湖北省通城县是白术原产地之一,面积为70.84平方千米的药姑山上有自然分布。通城县11个乡镇都有种植,种植面积为1020亩,每年可产白术干块茎80吨。民间常用于:“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安胎。”

通城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 呈肥厚肉质的结节块状,结节长可达10厘米以上,宽3~6厘米,厚度2~3厘米,表面炎黄色到黄棕色,有环节,有皱及须根痕,结节上侧茎痕呈肉质状,周围凹入,中部突出,质硬而韧,不易折断,多数为多花黄精。通城黄精多糖含量高(是药典规定的5倍)、浸出物高达79.1%,品质好。经过全国第四次野生中药材资源调查,主要分布范围:湖北省通城县大坪的药姑山、塘湖镇的黄袍山、麦市镇的黄龙山、马港镇的监鸡山、五里镇的相思山,四庄乡青草岭、关刀镇的云溪山等。全县有大部分山林都有野生,每平方千米蕴藏约有100千克。11个乡镇都有种植,种植面积约12000亩,每年可产黄精2000吨左右。民间常用于: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阴虚肺燥,干咳少痰及肺肾阴虚的劳咳久咳,脾虚阴伤证,肾精亏虚。

通城重楼(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根茎圆形柱形,多平直,长3~10厘米,直径1.3~3厘米,有稀疏的环节,可见磷片,表面淡黄至棕色,稍突起,有明显的茎环纹,质较坚实易折断,断面平坦,粉质,可见晶束亮点。甾体皂甘含量高、品质好。经过全国第四次野生中药材资源调查,主要分布范围:湖北省通城县大坪的药姑山、塘湖镇的黄袍山、鹿角山、麦市镇的黄龙山、马港镇的监鸡山、五里镇的相思山,四庄乡青草岭、关刀镇的云溪山等。11个乡镇都有种植,种植面积约500亩,每年可产七叶一枝花50吨左右。民间常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痈肿疔疮,咽喉肿痛,毒蛇咬伤,惊风抽搐,跌打损伤等。

通城钩藤(Uncaria tomentosa) 带茎的钩,茎呈圆柱形,长2~3厘米,直径约3毫米。表面红棕色至紫棕色,茎上有环状的茎节,微凸起,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勾,形似船锚;钩一节单个,一节双个,单双相间。体轻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中间髓部呈黄白色,松软如海绵,外圈坚硬,棕红色。气无,味淡,色紫棕。生物碱含量高(有效成分浸出物是药典规定的2倍)、品质好。经过全国第四次野生中药材资源调查,主要分布:湖北省通城县大坪的药姑山、塘湖镇的黄袍山、鹿角山、麦市镇的黄龙山、马港镇的监鸡山、五里镇的相思山,四庄乡青草岭、关刀镇的云溪山等。11个乡镇都有种植,种植面积约3000亩,每年可产钩藤210吨左右。民间常用于: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用于头痛,眩晕。肝风内动,惊痫抽搐。 

通城金钢藤(Smilax scobinicaulis C.H.Wright)  呈不规则块状或弯曲扁状,有隆起结节,长10~20厘米,直径2~4厘米,表面黄棕色或紫色,稍有凸凹不平,结节膨大处有圆锥状突起茎痕,有的先端残留坚硬的细根或断根,呈刺状,质极坚实,断面呈棕黄色或红棕色,精纤维性、气微、味微芳涩。黄酮、皂苷、鞣质、多糖等成分含量高、品质好。经过全国第四次野生中药材资源调查,湖北省通城县各乡镇的小山上均有自然分布,现有种植面积12000亩,可产干货5000吨。2019年“通城金刚藤”人选湖北省中药材“一县一品”战略,是湖北省重点发展的中药材产业。民间常用于:筋骨酸痛,小便淋漓,带下量多,疔疮肿毒。

金刚藤是我县中药材龙头企业—湖北福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全国十大妇科名药金刚藤系列产品的主要原料。

通城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根皮呈单卷筒状或不规则的块片,表面土黄色或灰褐色,内表面棕色,断面纤维性;干皮呈单卷筒状或双卷筒状,外表面黄褐,有细密的纵纹。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划之显油痕。断面纤维性,显油润;枝皮:长条状或卷筒状,外表面褐色,内表面紫褐色,断面纤维性。气香,味辛辣、微苦。生产地域范围:湖北省通城县主要分布在塘湖、麦市、大坪、马港、五里和四庄等六个乡镇,海拔600~1200米、黄棕壤或棕壤、pH值5.5至6.5土壤肥沃的山地。其中塘湖镇有3000余亩,蕴藏量有几百吨。民间常用于: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等。

通城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呈扁平的板块状或卷筒状,厚2~7毫米,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纵皱纹,内表面暗紫褐色或红褐色、光滑、质脆、易折断,断面粗糙,有细密银白色并富有弹性的橡胶丝相连。气微、味稍苦,嚼之有胶状残余物。生产地域范围:湖北省通城县主产于四庄、沙堆、塘湖、麦市、关刀、马港、五里、石南、北港、大坪等十个乡镇,其中塘湖镇望湖、雷吼、大埚三个村是全省万亩“三木”药材基地,杜仲面积有4600亩,蕴藏量有千余吨。民间常用于:补肝肾、治腰脊酸疼、治高血压、安胎等。

通城黄檗(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呈平板状,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平坦,具纵沟纹,内表面暗黄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体轻、质硬,断面鲜黄色,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生产地域范围:湖北省通城县主要分布于塘湖、麦市、马港、大坪、四庄和五里等五个乡镇,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的地方植株多、长势好,塘湖镇有3000余亩,在沟边路旁、房前屋后也有零星种植,蕴藏量超过500吨。民间常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盗汗,遗精、滋阴降火等。

通城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根圆柱形,扭曲,根茎直径2~8厘米,根部表皮橙红色,茎部表皮灰白色。干品表面土黄色至黄棕色,粗糙,具细密纵向沟纹,栓皮脱落处橙黄色。皮易剥,木部坚硬黄白色,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纤维性;横切面木栓层橙黄色,显层状;韧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密布针眼状孔洞,射线明显。气微、特异,味苦,有大毒。生产地域范围:在湖北省通城县境内的山林旱地、河堤地坎等处都有分布,马港镇人工栽培面积有百余亩,蕴藏量过百吨。民间常用于:祛风通络、舒筋活血、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炎、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通城艾叶(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  春、夏花未开、叶茂盛时采摘,晒干或阴干艾的干燥叶。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安胎、降湿杀虫的功效。通城艾叶主要成分乙酸乙酯、1.8-桉叶油素含量高。野生资源广泛分布于通城县各乡镇,年产量100吨左右。近年全县广泛栽培。民间常用于: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虚寒性出血等。

通城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 (Hance) M. Cheng ex Ying)  治毒蛇咬伤、抑制肿瘤方面具有奇特的疗效,抗癌成分鬼臼毒素和脱氧鬼臼毒素含量高。

生产地域范围:主要分布于通城县塘湖、麦市、马港、大坪、四庄和关刀等乡镇。野生为主,年产量10吨左右。民间常用于:消毒解肿、杀虫、治蛇咬伤等。

通城紫苏  产地为隽水镇、石南镇、北港镇、五里镇、马港镇、关刀镇、麦市镇、塘湖镇、沙堆镇、大坪乡、四庄乡,其九镇两乡都围绕在通城境内“江南天然药库”——药姑山周围。通城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湘、鄂、赣三省交界处, 跨东径113°36′~114°4′,北纬29°2′~29°24′。境内年平均气温15.5°C至16.7°C,年均降雨量1450毫米至1600毫米左右,无霜期为258天左右,土壤以沙性黄棕色土壤为主,兼有黑色土壤,部分区域土壤含硒,阳光和煦、气温适宜、雨量丰沛,对于性喜温暖湿润气候的紫苏生长十分有利。其品质:通城紫苏主要品种为叶面边沿齿尖像“鸡冠”状的紫苏品种。“鸡冠”紫苏比之其他紫苏品种气味更加香浓,味和正,无杂味,口嚼余香绵长,更适合食用。“鸡冠”紫苏株高平均1.2米左右,具有特异的芳香,叶面像伞形,正面绿色,反面紫色,基部大、顶部渐小,顶部前端有长尖,边缘为“鸡冠”齿状,齿尖大,齿沟深,叶面前端尖长为整个叶面的1/4,叶面左右边沿齿尖数值基本相等,为12~16个,叶柄长2~5厘米,叶面主髓脉为10~12根。紫苏叶中粗蛋白含量高达22%以上,脂肪5%,粗纤维14.4%,钙1.1%,磷0.27%,氨基酸种类齐全。通城紫苏曾经远销到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及我国湖北省、湖南省、北京市、上海市、江西省等十多个省份。


附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