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李索 通讯员 吴义明】近年来,通城县水利和湖泊局大力实施农田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加快推进重大项目隽东灌区建设,充分发挥水利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做好“水”文章,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利保障。
近日,记者在通城县隽东灌区项目隽水镇桃源村施工现场看到,一条大型灌溉管道沿田垄蜿蜒铺设,一条条改造升级后的沟渠、管道穿梭在阡陌田野间,成为当地促农增收的“大动脉”。
据了解,通城县新建隽东灌区项目涉及我县6个乡镇87个行政村,西侧紧邻隽西灌区边界,北侧、东侧、南侧止于通城县界,属长江中游南岸陆水流域。灌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土壤肥力适中,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是鄂东南主要的粮油生产基地。
通城县新建隽东灌区项目施工专班负责人 胡峰:隽东灌区范围内现状灌溉水源以中小型水库为主,辅以塘堰,分布着3个中型灌区,大多建设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受当时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灌溉设施不完善。经过几十年运行,现有渠系及建筑物存在淤塞、漏损、老化严重、年久失修等现象,目前的灌溉供水体系难以满足农业灌溉用水需求,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粮食生产安全。
灌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力军。2024年6月,通城县水利和湖泊局启动了新建隽东灌区项目建设,这也是我县实施工程量最大的灌区项目,项目设计灌溉面积17.17万亩,其中耕地灌溉面积12.37万亩。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水源连通工程;新建灌排骨干渠道和渠系建筑物;改造完善现有骨干渠系与渠系建筑物;新建和改善量测水设施,建设灌区感知体系、通信及计算机网络、数字孪生平台和业务应用系统,构建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等;新建巡渠管护道路、界桩、安全设施等。
项目开工以来,为保质保效加快灌区建设,县水利和湖泊局建立专项督导机制,强化技术指导与质量监管,科学安排,统筹调度,工程建设全面铺开,多点开花,保障了项目的高标准推进,确保项目建成后实现区域内中型灌溉水源工程连通,形成水源可靠、设施完备的灌排体系,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实现农业旱涝保收、农民增产增收。
通城县新建隽东灌区项目施工专班负责人 胡峰:隽东灌区项目施工难度大、面广、线路较长,我们在项目全线各个点位加班加点,科学安排施工。目前,渠道安装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闸门安装、管理段房屋装修等附属工程的收尾施工,预计今年3月中旬全面完工。项目建成后,可新增灌溉面积4.62万亩,恢复灌溉面积6.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65万亩,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