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还在黄丰村的魏建华
2017年底,通城县精准扶贫办公室工作人员小夏接到一封特殊的《挽留信》:“他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其心百姓皆知。据说他要调走,我们难舍,故联名上书挽留。”这封信表达了关刀镇黄丰村36位村民对“他”的感谢与挽留之情。
“他”是谁?村民为什么要感谢他?他能被挽留下来吗?
他叫魏建华,通城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局副局长,驻关刀镇黄丰村扶贫工作组长、第一书记,时年58岁。魏建华2015年起开始在黄丰村驻村。黄丰村位于云溪水库坝外的天台山脚下,地处偏远、山多地少,是个集库区,建档立卡贫困村为一体的山区村,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6户714人。村部虽然距离县城17.5㎞,但魏建华来得格外勤,无论是台账建立,还是走访入户,都有他的身影。2017年,他和镇、村干部积极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在该村五组建起十多个蔬菜和非洲菊大棚,将贫困户纳入其中。
当然,对魏建华来说,最牵挂、最关键、困难最大的工作是打造天台山生态公园旅游景点。“天台山风景优美,森林覆盖率高,冬暖夏凉、泉水长流不息,是一个避暑休闲的好地方,非常适合旅游开发。”他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开山凿路,先后筹措资金20多万元,修通了天台山公路,修复了老人行道,新建了村民活动广场……“如今公路修通了,魏建华同志却要调走了,衷心希望他能留下来。”信的主笔人卢定国老人惋惜地说。
卢定国老人出生于1934年1月,1951年参军入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5月退伍返乡,一直热心村里事务,也深受群众爱戴。“这是我们组里村民联名写的信,一来感谢魏建华同志对我村的帮助,二来希望他继续留下来帮我们完成未竟的心愿。”老人谈到《挽留信》,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浑浊的眼睛顿时闪烁着光芒。
对于村民的挽留,魏建华表示十分感激,但是单位考虑到他患冠心病的实际困难,已经安排他回原单位。“天台山旅游开发已经纳入黄丰村村级扶贫产业,希望能够得到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当地百姓实现旅游开发的心愿。我虽然不能继续驻村,但我的心还在黄丰村,还牵挂着黄丰村的兄弟姐妹们。”魏建华动情地说。
纪爹的话比千金
“纪爹每天早上沿着关云公路走到云溪水库坝上走回来,一路上还琢磨着贫困户反映的问题。回来之后就在工作笔记上记上一笔,才下楼吃早餐。”黄丰村的贫困户方金平说。
“有了电焊证每个月至少能多拿2 000多。干一样的活,工资高那么多,纪爹的话不仅暖心,还比千金啊!”黄丰村的贫困户魏文斌说。
纪爹是谁?普普通通的村民为什么对他这么了解?对他这么敬佩?
纪爹叫纪旭东,通城县人民检察院四级高级检察官,2018年3月19日由县里安排在黄丰村担任第一书记。他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对全村2018年计划脱贫的86户293人进行了逐户摸底,对自己包保的贫困户的情况更是了如指掌,大伙儿也对他信任有加,觉得喊“纪爹”喊起来亲切。
黄丰一组的黄金来,是计划2018年脱贫的低保贫困户。妻子智障,父亲残疾,两个小孩,大的在幼儿园读书,小的才两岁,一家四个低保,就他一个劳动力,如何脱贫?纪爹和村支书方四国分析后,针对黄金来自身缺乏资金发展力不足的实际情况制订了脱贫计划,帮助他小额贷款2万元购买了十几头牛发展养殖业。还安排他在村里公益林担任护林员,一年有4000多护林收入。
纪爹包保的贫困户魏风海家里,母亲患冠心病、高血压,妻子神经失常,家里房屋时常漏雨。纪爹了解情况后,回村委会跟大家伙一合计,帮助他家申请危房改造。
“纪爹现在工作吃住都在村里,五天四夜是基本,周六周日有事加班是常态。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就有二三十人向纪爹咨询扶贫政策和法律知识。他对村民反映和咨询的事情从不推辞,有求必应,村民也乐意跟他聊天拉家常。”镇驻村干部邓怀高、村干部黄国林等对纪爹也钦佩有加。
谋划“十件实事”的张京波
2020年5月22日下午5点,关刀镇负责精准扶贫工作的副书记皮映明介绍说:“他接的纪爹的班,很用心,入户去了还没回。”
他是谁?他是张京波。2019年4月,张京波作为咸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一名老党员老干部,被组织选派到黄丰村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
张京波努力谋划产业发展,以助力脱贫攻坚:一是打造特色产业,建成260亩金银花产业基地,带动105户贫困户致富增收,可解决300多名贫困劳力产业就业。三年后种植户亩产可增收万元以上,为黄丰找到了一条长久稳定的脱贫之路。二是开发利用水资源,建成峰泉山供水工程,供云水云母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用水,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十万元以上。三是扶持油茶、蔬菜、金银花专业合作社产业发展,带动192名已脱贫群众致富就业。四是帮扶满咀林种植基地建设:种植中药材、金银花等药材70亩;带动贫困户21户参股就业;五是帮扶建成一个大型养猪场:年养猪能力3000头;六是帮扶村集体建一个林下养鸡场:配置鸡别墅20个,鸡苗1000只,为村集体增收1万元。
张京波努力强化基础建设,以巩固脱贫成效:一是谋划“十件实事”:巩固脱贫成果。帮扶产业发展5件、基础建设3件、公共服务2件。二是狠抓人居环境整治,营造良好的宜居环境,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三是狠抓人才培养,举办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培训班”6场,参培贫困人员744人次;为贫困大学生筹集助学金2.2万元。
黄丰村逐年脱贫情况:2014年脱贫33户69人,2015年脱贫52户137人,2016年脱贫44户126人,2017年脱贫15户59人,2018年脱贫96户294人;2019年脱贫6户23人,2020年预脱贫1户1人。
一批批扶贫干部来到了黄丰村,一个个困难被解决,一户户贫困家庭被“他们”牵着手走出“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