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县财政局2022年工作计划

索引号 : 011356029/2022-04384 文       号 :

信息分类: 规划信息

发文机构: 通城县财政局 主题分类: 财政

名       称: 通城县财政局2022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 2022年02月19日

有效性: 有效

2022年全县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县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重要要求,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正确把握财政收入严峻形势,大力加强财源建设,优化财源结构;规范支出优先顺序,集中财力保“三保”、保重点;从严从实防控政府债务风险,确保财政平稳运行;坚持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提升财政治理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收入任务是: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87200万元,增长7189万元,增长9%,其中税收收入安排62800万元,非税收入安排24400万元,税收收入占比72%。

我们要大力弘扬“事争一流”的龙虎精神,高标准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为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撑,具体来讲,2022年我们要做好以下个方面工作

坚持和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全面领导一是帜鲜明讲政治。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真正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确保财政工作更好服务大局。二是全面加强财政系统党的建设。严格落实党建工作意识形态责任制,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制度,加强党组织建设落实“双报到、双报告”制度,常态化抓好联系社区工作。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做好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工作。三是从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刘中英书记提出今年要推行“电视问政”,每两个月开展一次全县“电视问政”,打造“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干群互动”的平台,通过问政,曝光一批反面典型,并运用这些反面典型开展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德、以案说责”,财政系统必须坚持严字当头,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围绕关键领域、聚焦关键岗位,严格按制度管钱管事。全力支持配合纪委监委派驻机关监督执纪问责,构建财政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全力确保财政平稳可持续运行一是做强做实财政收入。加强财源建设,做强财税培植、做实收入,提高质量,确保应收尽收、应缴尽缴。把握年度间财政收入的均衡和稳定,做好跨年度预算平衡。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合理确定财政收入目标,坚决防止收过头税。二是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从严从紧加强预算管理,大力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继续强化“三公”经费预算管理,确保财力保障可持续。加大“四本预算”、结转结余、各类资金的统筹力度,将压减的支出和统筹的财力,集中用于保障“三保”、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和委、政府重大战略、重要政策、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三是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增强财政保障能力,财政资金优先用于“三保”支出。严格支出秩序,严格对照国家和省政策规定的三保保障清单,坚持三保支出的优先顺序,足额保障、不留缺口。四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强化政府债务预算管理、限额管理,加强常态化监测和风险评估预警,分类推进隐性债务化解,管好用好政府债券,规范政府融资举债行为,杜绝新增隐性债务。五是严肃财经纪律,整饬财经秩序。上级财政部署,组织开展收入预算管理、支出预算管理、国库管理、资产管理、债务管理等领域财经秩序进行专项自查自纠整治刘中英书记在会上也提到“去年国家财政衔接资金绩效评估检查,发现在资金管理、使用方面不规范”,还提出“今年,纪委、财政、机关事务局、审计局等部门要联合办公,对机关财务管理进行专项整治我们要严格执行各项财经法规、财政政策和管理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确保政令畅通、落地见效。

强化财税支持和引导,助力释放经济发展潜能动力一是纵深推进区域发展布局。重点围绕中部绿心通平修次区域合作示范区,省域、市域和鄂湘赣毗邻地区协同联动发展的区域发展布局,确保县委县政府推进的一批重点项目、产业项目落地落实。二是积极撬动有效投资。按照“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要求,确保转移支付、政府债务限额资金使用绩效,强化重大项目、重点工程资金保障。用好政府专项债券,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做深做细高质量项目储备,开辟评审“绿色通道”,做好专项债券项目组织、申报、推进等工作。加强 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满足合理融资需求。三是加大援企纾困力度。坚决落实中央新出台的规模性、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帮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纾困解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落实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按规定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确保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阶段性目标相适应。继续推进高质量农田建设,保障粮食安全和猪肉蔬菜等农副产品有效供给。有序开展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试点,继续支持红色美丽乡村和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支持开展“擦亮小城镇”行动,推进建设美丽村镇行动。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

突出保基本兜底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一是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支持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巩固驻村帮扶金麦村、麦市村、九房村、向阳社区成效。二是推进健康通城建设。对医保基金负担的新冠病毒疫苗及接种费用给予补助,支持实施居民免费接种政策,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资金需求。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推动健全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体系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优化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安排就业补助资金,支持做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对接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制度,确保养老待遇及时足额发放。四是积极发展高质量教育。落实“三个确保”要求,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安排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经费,加快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五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落实保障责任,确保党和国家机构正常运转。规范省级对村转移支付资金管理,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推进化解村级债务,巩固规范化财政所创建成果,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做好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实行事业岗位管理、街道体制改革等财政保障工作。强化财政应急保障,支持全省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提升。

统筹推进财税改革与财政管理,提升财政治理能力一是加强法治财政建设。贯彻落实《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实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提升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能力。制定财政“八五”普法规划,贯彻落实普法责任制,加强财政法治宣传教育。二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所有预算支出以项目形式纳入项目库,建立以项目为基本单元的预算管理机制,积极稳妥推进部门所属单位预决算公开工作三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将社保基金预算和政府债券资金纳入预算绩效管理,实现绩效管理全覆盖。完善绩效评价工作机制,构建以单位自评为基础、部门评价为主体、财政评价为引领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推动事前绩效评估与评审的有效融合,充分发挥财政评审的定量基础和技术支撑作用。四是加强财政监管。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对财政核心业务、财政管理权力的监督制衡,综合运用日常监管、重点监控、现场督查等方式,实行全过程常态化监管。加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等重点领域资金监管,推进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管理系统建设。加快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全面落实“谁采购、谁负”的原则,强化采购人主体责任。逐步扩大预算单位在选择采购方式、评审专家和采购代理机构等方面的自主权。构建行政监管、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三位一体监管格局。全面梳理修订各项政府采购制度,做好制度衔接和“立改废释”工作加强国资综合监管。严格国有资产配置和收益预算审核,加强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资产入账登记工作。扎实做好2022年国有资产综合报告工作。


附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