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县十四五规划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争当特色产业增长极排头兵

索引号 : 011356029/2022-38188 文       号 :

信息分类: 规划信息

发文机构: 通城县发展和改革局 主题分类: 其他

名       称: 通城县十四五规划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争当特色产业增长极排头兵 发布日期: 2022年10月25日

有效性: 有效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争当特色产业增长极排头兵

按照做强做优支柱产业,突出壮大特色产业,重点培育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融资能力的思路,努力打造具有通城特、全省领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争当咸宁建成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头兵。

第一节 做强做优支柱产业

坚持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动能并举,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全力实施涂附磨具、云母制品、电子信息、医药健康四大百亿产业工程,争当咸宁建成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排头

一、实施涂附磨具产业百亿工程

整合一串链条优化产品产能布局,解决企业多而散、重而弱的问题。一方面,政府实施传统产业改、转、并工程,通过规划布局与产业政策调控,坚决淘汰一批落后工艺技术与落后产能,禁止新上重复产能。另一方面,以市场方式成立通城县涂附磨具行业协会,引导企业合作联动同下一盘棋,超前考虑发展规划及产品、产能结构布局,向差异、特色、高端、高效的思路发展。引导现有企业分工布局,构建涂附磨具原料采购、物流集散、来料加工、技术产品研发、成品制造、规格转换、第三方服务、市场营销、磨具文化等上下游链接的全闭环完整产业链。同时,以砂布小镇为核心,围绕砂布、砂带等产业链开展产业招商引资。

建强一个体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解决高端产品不精不多的问题。一是建立一套市场感知应激机制。针对细分行业多、市场变化快的特点,各企业市场管理部门要定期收集研究国际国内行业最新技术动态,掌握市场终端用户的产品服务需求,及时提出技术改进与调整方案;二是建设通城涂附磨具信息服务平台项目,汇集、发布和交流行业技术信息、市场信息,服务信息,进行资源共享;三是建设通城涂附磨具应用技术创新服务中心项目,各企业建立产品研发工程实验室、技术检测室,提高现有产品精细耐用程度;四是实施技改与研发三年滚动计划,瞄准涂附磨具《2035高端产品规划》17个重点方向,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合理确定技术创新课题,联合攻关研发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力争每年取得5-10项创新成果;五是加强与国家院校或科研机构合作,引进或聘用一批专业人才,同时也要培育一批本地实用人才,重视细节改进创新;六是建立涂附磨具创新研发激励机制,对企业申报的专利产品、职工技术工艺改进方案和研究成果给予重奖,营造创新就是最大生产力的价值观和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

专栏4-1 涂附磨具百亿产业工程行动

生产线及配套重大项目:湖北玉立砂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万锭棉纱生产项目建设项目、湖北玉立砂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涂附磨具智能化生产项目、通城县鼎通砂布有限责任公司超重磅、超宽纸带和金相砂纸生产建设项目、湖北中研磨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业百洁布生产线建设项目、湖北丰普研磨科技有限公司超硬、超细精密研磨产品生产建设项目、湖北飞虎科技有限公司通城县高档圆盘砂纸生产、研发建设项目。

改扩建重大项目:湖北承利磨具改扩建项目。

技术改造重大项目:湖北明仁研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纸基砂带生产线设备技术改造项目、湖北宝塔研磨有限公司研磨技术改造项目。

二、实施云母制品产业百亿工程

创新发展百亿云母制品产业。着力推动以平安电工为龙头的云母绝缘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大力生产云母纸、云母带、云母板、云母硅晶发热膜、石墨烯发热膜、云母异型制品、云母新能源制品、无碱玻纤布、玻纤纱等系列产品,发挥平安云水著名商标和省级名牌效应,进一步完善优化产业链结构,补齐自动化、数字化技术改造、产品研发、产业转型升级短板,加大研发力度和新产品上市进度,增强发展潜力。

增强云母企业发展活力。启动引智工程,引进各类人才和技术顾问,抢占国内外云母产品研发制高点,支持云母企业与武工大、国防科工大、中国非金属矿协会云母分会等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联姻,加快新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建立产业物流中心,加强企业原材料采购和供应。协调电线电缆生产有关机械设备维修、配件供应及价格等问题,为产业发展提供后勤保障。协调银企关系,促进银企互动,争取银行信贷支持。提高高档云母绝缘材料的生产比例,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专栏4-2 云母制品产业百亿产业工程行动

产业高级化项目:建设石墨烯发热膜电采暖产业化项目、建设新能源汽车安全用轻量化云母绝缘材料及其配套工程项目、建设5G/6G用电子级超薄细无碱玻纤布纱项目、建设年产2万吨高品质人工晶体云母材料项目。

科技园建设项目:湖北平安电工新材料科技园、湖北中天云母科技园。

三、实施电子信息产业百亿工程

打造百亿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以封装摄像模组、电子连接线、液晶显屏及电子元器件研发生产的电子器材产业及电子信息专用工具生产研发产业。以倍增工程为着力点,扎实做好电子信息产业做大做强文章。以手机产业链为基础,积极抢抓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机遇,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进一批龙头企业、行业隐形冠军、独角兽企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支持瀛通通讯、三赢兴与华为等知名手机厂商对接,不断扩大生产产能;支持三赢兴、平安电工上市,不断扩大产业发展规模;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动力。着力提升瀛通三赢兴等著名商标和省级名牌,建设中国中部高端电子线材产业基地。

更好发挥政府和企业作用。一是政府层面,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一批电子信息相关企业,着力构建完善的产业链条;大力加强园区建设,把握开发区调区扩区机遇,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设好电子信息产业园;大力支持企业持续加大技改投入、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大力提高服务意识,积极帮助企业破解资金、技术、销售等各方面难题,全力为企业生产、项目建设提供要素保障。二是企业层面,继续在创新上下狠功夫,积极依托技术研发中心,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产品的开发和新产品的升级换代,以名取胜,以特取胜,以新取胜,努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和企业形象,力争把我县建成百亿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专栏4-3 电子信息百亿产业工程行动

重点引进:巨盈高海绵砂生产项目、谦亿金属导体生产项目、广远溜冰鞋生产项目、君道微细导体线材生产项目、泽韵声学音模及五金生产项目、赢兴光伏接线盒生产项目、诚毅电子产品生产项目、昱通电子制品生产项目、钜富电子连接线生产项目、鑫泽线缆生产项目等重大项目。

高端研发及生产:湖北省通城县平安电工材料有限公司特种云母产品开发项目、湖北瀛新精密电子有限公司智能无线电声产品技术改造项目、湖北三赢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通城县光电摄像模组数字化智能生产建设项目、湖北通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高端密封材料开发项目。

四、实施医药健康产业百亿工程

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推动“五药并举、三产融合”,开展“五个一”工程建设,着力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积极培育制药龙头企业,以福人药业等现有骨干企业为重点,着力推动产业倍增工程。整合福人药业、庞大药业、润康药业等中药企业优势,积极推动中药行业联合重组,实现中药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积极培育一批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中医药品种,重点推进福人药业金刚藤和鞘蕊苏系列产品、润康药业黄精和白及产品、县医院薤白制剂等产品建设,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把福人金刚藤糖浆和胶囊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加快推进中药产业智能制造,重点抓好中成药生产工艺、技术和质量控制研究成果智能化改造,积极探索中药智能制造生产车间、无人化工厂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中医药贸易流通业,积极发展医药总部经济,建设中医药交易物流中心,坚持现货交易与网络交易并举,加快中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到2025年实现医药健康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培育一个特色鲜明的中药材种植优势区。稳定中药材种植面积。以主导道地中药材品种“隽六味”为主,以市场为主导,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中药材生态化、标准化、规范化种植,确保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建成全省特色优势农产品(中药材)区域;推广生态高效栽培模式。按生态农业安全、有效、有序、可持续的特点,在种植基础较好区域,开展示范基地建设,分别在塘湖、隽水、关刀、大坪、马港建成五个生态高效示范基地不断提升全县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水平打造道地药材品牌。在湖北省道地药材优势品种“通城金刚藤”建设基础上,科学评估本地道地中药材品种的特异品质,引导开展“通城钩藤”和“通城黄精”等道地药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申报注册等工作,打造通城县道地药材品牌;开展优良道地药材品种的选育和审定。依托“药姑山天然药库”丰富的药材资源,通过广泛收集、系统观察、试验鉴定进行良种选育,对性状稳定、成分含量高、农业效益好、有推广价值的品种,根据育种目标选优去劣,优中选优,通过业务部门集中评审通过后种植推广加强中药资源保护。药姑山野生中药材品种多达166科、1313种,占全省药用植物总数的46.6%,是宝贵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突出生物多样性,特别是野生中药材分布较多的地方进行重点保护,杜绝滥采乱挖,同时在保护区周边建立野生药材驯化和选育种基地。

建设一个规划科学的健康产业园大力推进湖北药姑山中医药健康科技产业园的建设。“药材、药品、药市、药膳、药养”五大主题着手,加快集聚全县中医药技术创新资源,为入园企业打造立体化的科研开发、情报信息、技术转移等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同时提供交易信息、市场推广、投融资促进、生活娱乐等配套服务,打造以多元化生态资源为基础,以地域文化为线索,突出药姑山独特的自然风貌特色和中药文化内涵,集人文景观、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康体养生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科技产业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中医药重点企业,夯实园区内综合服务区、中医药加工产业园、中药材种植示范区、药膳主题公园、生态养生居住区、中药材物流园区功能作用,把药姑山健康科技产业园建成县域经济的重要构成区、中药产业的传承壮大区、养生旅游的综合体验区和特色小镇的先行示范区

开发一批宜游宜养的康养基地全面提升我县大健康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中医药文化与康养旅游融合发展。加强药姑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以健康产业为核心,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形成生态环境良好的养生目的地;因地制宜,多元化开发特色康养基地。以内冲、善源谷、九井峰生态园等原生态的美丽乡村为基础,开发一批以健康养生、休闲旅游为核心,统筹建设生态养生型、中医药膳型、养老保健型、医养结合型等康养区;扬优造势,厚植通城康养文化打造通城特色的康养旅游精品,开发一批优质康养旅游线路,培养一批通城本土特色导游,让通城康养文化深入人心,让游客对通城流连忘返。

打造一个引领行业发展的医药总部湖北保鹤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具有医药批发、业务代理、药品器械、医药耗材招商代理等业务,有3万余经销商遍布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其中代理的药品有100多类、1000多个品种。充分发挥保鹤堂公司桥梁纽带作用,一是驱动我县外向型经济发展,完善中医药全产业链;二是充分发挥其“买全球、卖全球”的优势,引领我县大健康产业稳步发展;三是通城县医药行业协会在各省设有分会,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共同打造立足通城、辐射全球的中医药平台,打造全国中医药产业大县。四是结合通城电商的优势力量,融合中医药产业同步发展线上线下经营,推动我县中药材,中药产品走出通城,走向全国。

提升一批传承创新的国医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的要求,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条件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优先举办妇科、儿科、骨伤、肛肠等中医专科医院,发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护理院(站)、中医诊所;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机制,对现有基础中医药人员通过岗位培训、外出进修、跟师学习等方式,提高岗位技能。要求县中医院、县内知名中医诊所老中医药专家成立传承工作室,吸引、鼓励地方老中医药专家和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养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提高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力。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和中医药服务团队开展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和技术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培训,提高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力。宣传好通城县中医药文化。进一步挖掘通城中医药文化,收集民间中医药文化典籍、器具、古方验方、成功范例及中医药产业成就成果等进行宣传和展示;充分利用好中医药展馆,集中全方位展示通城县中医药文化史。让更多的通城人和通城游客了解通城中医药文化,让中医药知识服务好更多群众。多方位举办中医药产业研讨会议活动。筹办药姑山中医药产业发展研讨会、李时珍(药姑山)中医药产业发展论坛等多种形式的会议,搭建全国各地中医药产业全方位合作新平台,构建我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新格局,并为通城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走向全国打通一条对外通道

第二节 突出壮大特色产业

注重发挥通城本地资源优势,着力实施生猪、油茶、陶瓷建材、食品饮品四大五十亿产业工程,促进建筑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形成特而大、特而高、特而响的特色产业。

一、实施生猪产业五十亿工程

培育五十亿生猪产业。坚持通城两头乌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完善原种群、扩繁群、生产群和人工授精网络三群一网生猪良种场繁育体系。合理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坚持以“150”“550”模式为重点,推进养殖屠宰初加工深加工全产业链建设,以正集团70万头生猪养殖一体化项目为契机,鼓励支持牌合玉立、三汇肉联、大坪新三汇等大型规模养殖企业提升肉食产品深加工能力,积极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扎实推进病死生猪无害化集中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好当前母猪饲养农户,由县国营种畜场负责开展母猪繁育,重点在五里、马港、四庄、大坪4个通城猪良种保护区引导农户养殖通城两头乌母猪。到2025年全县生猪出栏突破100万头,优势区域和规模养殖达到90%以上。支持湖北三汇肉联有限公司新建3A级畜禽定点屠宰场和万吨生鲜肉品冷链物流项目,保障全县肉品供应,实现生猪肉产品冷链向大城市超市无缝对接。

开发品牌打造精品。按照通城两头乌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营销模式,打造中国荆楚味;积极创建通城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锻造知名品牌;发挥互联网+”在推进生猪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各环节高效协同和产业化运营中的作用,培育出一批通城猪产业化运营主体,建立完善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实现优质特色生猪产品产销顺畅衔接、优质优价。通过品牌创建,争取将通城猪肉及深精加工系列产品跻身外埠市场特别是高端消费市场,将特色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

专栏4-5 生猪五十亿元产业工程行动

“通城两头乌”全产业链开发。依托通城县沃田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融资1亿元,投资建设生猪屠宰、“通城两头乌”肉品深加工、冷链物流、有机肥厂等项目、农资综合大市场项目,实现“通城两头乌”生猪全产业链发展。

正邦集团70万头生猪一体项目。引进正邦集团,投资30亿元,建设一个饲料加工厂和2个种猪繁育基地以及20多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所有项目建设完成投产后,将实现年上市商品猪70万头,年产值超30亿元。

农产品综合交易平台建设项目。利用世行贷款项目,建设县级新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包括一套“通城县农产品交易平台”、一套“通城县种养综合服务平台 ”。通城县农产品交易平台用大数据采集通城县主要农产品相关的信息在全国主流媒体发布,并按产品类别分畜禽产品、茶叶、油茶、中药材、其他农产品等归类,显示产品名、供求类型、价格、数量、采购地;通过种养加综合服务平台,为县内的用户提供农资供求、农业技术、农业病害预防以及猪粪处理的信息交互平台。

二、实施油茶产业五十亿工程

培育五十亿油茶产业。支持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油茶鲜果前处理工艺改造、上古之水洗护用品车间建设。提升本草天香中国驰名商标影响力,打造城墙山油茶观光小镇,建成黄袍山油茶公园和10万吨级茶油存储区。定期举办油茶文化节会,推进油茶实现由卖油卖游转化,到2025年实现油茶种植、加工和服务年产值50亿元,创利税5亿元,带动全县5万余户家庭(其中1万户贫困户)参与油茶产业建设,带动康养、旅游、商贸、电子商务等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提升通城油茶综合影响力

建设全国经济林区域特色品牌建设试点县加快油茶基地建设,每年新造油茶1.5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油茶林2万亩以上,将沙堆四庄产业带、塘湖麦市产业带、大坪药姑山产业带建成高产示范和旅游观光的现代化产业基地;支持黄袍山林业科技公司扩建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成采穗圃500亩、苗圃基地500亩,实行定点采穗、定点育苗、定向供苗,保障油茶造林良种壮苗供应。加快林特产业基地建设,结合生态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以水果、茶叶等产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为基础,推广专业合作社(大户)基地农户,形成旅、农旅、农康、种(种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支持发展观光采摘、旅游康养、科普认筹种植等新型经营模式。重点打造一镇两区两园,全力争创通城县国家农村产业(油茶)三产融合示范园,到2025年全县油茶林面积达到40万亩,创利税6.5亿元,带动全县4.5万余户家庭参与油茶产业建设,推动康养、旅游、商贸、电子商务等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提升通城油茶综合影响力。

专栏46 油茶五十亿元产业工程行动

一镇打造一个油茶小镇,塘湖油茶小镇。

两区打造油茶高产示范区和10万吨级茶油储区。油茶高产示范板块位于塘湖镇,基地面积15000亩。重点围绕新品种选育和引进、基地生产管理技术改进等领域开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应用和中试,建设高产化、高值化、生态化生产基地。在原有万吨储备库的基础上,扩建占地50亩的10万吨级茶油储备区,成为中南地区茶油储备交割库。

两园打造油茶公园和油茶三产融合示范园。油茶公园,将黄袍山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园,建成集品种研发、基地种植、油茶观光博览、油茶体验及油茶培育、精深加工、科研于一体的国家油茶文化观光产业园。油茶三产融合示范园,重点发展以油茶为主的生态农业,大力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精制油茶、康养、旅游三张名片,坚定不移地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实施陶瓷建材产业五十亿工程

以开发区陶瓷产业园为依托,重点发展建筑陶瓷、日用陶瓷、工艺陶瓷、高压电瓷、园陵陶瓷,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积极依托亚细亚陶瓷、杭瑞陶瓷、楚风瑶韵陶瓷、玉成陶瓷、新宏昌工艺陶瓷、盛达电瓷、银丰高岭土等企业,打造以高端工艺瓷为主,形成建筑陶瓷、日用陶瓷、工艺陶瓷、浴用陶瓷、电瓷等系列陶瓷产业集群为支撑的华中瓷都,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陶瓷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陶瓷创意产业,适度鼓励新型墙体材料、建筑材料、幕墙密封材料产业发展,力争到2025年左右新增1-2个年产值过10亿元的综合性新型墙材生产企业。

四、实施食品饮品产业五十亿工程

实施互联网+”战略,深入开展产业倍增工程,通过做强一批、盘大一批、引进一批方式,以食品饮品工业园为载体,发展白酒酿制(北港酒业)、豆制品、矿泉水、茶叶深加工等绿色产业,不断壮大食品饮品产业集群。大力引进水产品深加工项目、酒类和饮料开发类项目,以及利用桂花、菊花等植物作原材料的食品、休闲食品、功能食品、营养保健品开发生产项目。重点支持百丈潭酒业、湖北新三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七里山矿泉水公司、双狮茶叶、锦山有机茶等企业开发旅游与休闲食品,支持精米制品加工。力争到2025年建成武汉城市圈内重要的食品饮品产业基地。

第三节 重点培育发展新经济

坚持包容创新、鼓励探索、积极培育的发展导向,全面推进全域旅游、突破发展数字经济、大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新经济快速发展。

一、全面推进全域旅游

大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以党建引领发展,依托自身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按照一心两轴多点支撑全域旅游规划,坚持旅游与区域、农业、工业、文化、健康、生态、研学、商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核心景区引领、特色景区支撑的全域旅游空间格局。以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发展为契机,着力打造黄龙山、药姑山、黄袍山、锡山城市公园、秀水公园、雁塔公园等7大核心景区,着力建设体育公园、大溪湿地、黄龙梯田、雁塔广场、元帅广场等特色景点。完善配套设施,构建全域旅游交通大环线,改造连接幕阜山旅游公路和G353国道,打通黄龙山凤凰翅至云溪大坝、大溪湿地至幕阜山的连接公路,新建药姑山旅游公路。依托旅游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提升通城旅游品牌的人气热度,推动通城旅游产业发展,促进通城旅游人气和旅游综合收入保持15%以上高速增长。

深入推进大文化、大旅游战略。将通城文化和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力度挖掘中医药文化、瑶族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方言文化、孝善文化、竹文化、茶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集中力量打造华中地区独有的瑶族风情旅游景区。兼顾红色文化和体育竞技,建好黄袍山风景区和自行车运动小镇,继续办好黄袍山帐篷节等各类文旅赛事活动。推动烈士纪念设施修缮保护与红色旅游景区、国防教育基地建设有机结合,新建通城县烈士陵园,全面完成全县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工程。进一步扩大通城拍打舞、花鼓戏、赛锣赛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打造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品牌,形成一批适应国际、国内需求,彰显城市文化特质的核心产品,打响瑶祖故里、国际商品贸易城、中医药康养、八百壮士之乡、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等旅游品牌,使楚风瑶韵,隽秀通城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得到提升和彰显,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入融合。

加强文化区域旅游合作。探索与湘鄂赣周边县市深入开展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建立文化旅游发展联盟体,在多领域、多渠道形成深度合作机制。深入开发古瑶文化资源,加强与武汉、长沙、南昌等200公里城市圈文化旅游合作,实施湘鄂赣省城人游通城工程;深入挖掘壮士文化,加强与上海市静安区交流合作,促进两地经济文化交流融合、互促共赢,借抗战文化打开外地旅游市场,打造八佰壮士故里品牌,开发寻八佰壮士故里,游通城美丽乡村旅游品牌。

专栏47 大力实施生态旅游经济提升计划

一心两轴多点支撑全域旅游规划:

一心,指隽水绿心,包括锡山城市休闲公园、两河四岸景观、雁塔秀水体育三个公园;两轴,指幕阜山绿色生态旅游轴、药姑山中药健康养生轴);多点,指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旅游、田园综合体观光休闲、山水生态游览、万雅国际进口贸易城等。

旅游全面融合发展:

区域旅游融合。加强区域旅游合作,着力打造湘鄂赣毗邻地区全域旅游目的地,推动通城全域旅游跨越式发展,实现旅游发展共谋、共建、共享、共赢。

农业旅游融合。广泛利用农业、乡村等旅游资源,建成内冲中华古瑶第一村、冷月季庄园集观光旅游、周末休闲、农业体验、农产品采摘于一体的休闲产业园区,促进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工业旅游融合。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促进旅游与砂布特色小镇深度融合,打造工业旅游新业态。

文化旅游融合。重点融合瑶族文化、中医药文化、红色文化,举办特色旅游节会。形成杜鹃文化节、黄袍山帐篷节、旗袍文化节、云溪漂流节、油纸伞灯光艺术节、拍打舞、赛锣赛亮以及罗荣桓元帅纪念馆等固定的文化旅游品牌。

健康旅游融合。依托生态环境、中医药等优势资源,培育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培育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中医特色医疗、中医药养生、中医药药膳、中成药生产、中药材科考、中医药文化体验、中医药智慧服务等中医药健康旅游,努力打造集医、药、养、游、闲于一体的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康美健康新城、药姑山康养小镇建设。

生态旅游融合。结合通城秀美山水,全力创建和完善大溪湿地公园、云溪湖、百丈潭风景区、内冲风景区、阁壁水库风景区等生态旅游项目。

研学旅游融合。大力发展研学旅游,主动对接通平修、咸岳九、武汉长沙南昌的研学旅游市场,建设一批研学旅游基地,开发一批研学旅游产品,策划一批研学旅游活动,打造特色研学旅游品牌,申创东山屋场、沉锣湾月季庄园等中小学生研学旅游基地。

商业旅游融合。推进文创旅游产品研发推广,加大旅游产品研发与推广力度,扩大特色产品种植、生产、销售规模,打造不同种类的农特旅游产品,带动就业增收。

农业休闲旅游精品点和线路5

美丽乡村休闲游:马港镇界上村东山屋场——灵官桥——左港善源谷——北港横冲村——隽水油坊村——高冲人民公社

黄龙山风景区:麦市镇食品工业园——黄龙山访胜避暑区——云溪漂流区;

)(溪线生态山水游:沙堆镇九井峰茶文化——清水画廊——陈寿昌墓——龙潭美景——大溪国家湿地公园

黄袍山国家油茶产业园:油茶博物馆——油茶育苗基地——油茶品系园——油茶生产加工体验园

幕阜山绿色产业带生态游:黄袍山硒泉——大盘山——罗荣桓纪念馆――麦市镇冷村沉锣湾——千亩金丝皇菊——天岳关;瑶文化旅游——中药产业园。

六大生态旅游精品:

一是天岳黄龙山风景区。包括天岳关、天岳峰、凤凰翅、牮楼咀、云溪漂流等丰富资源,按照国家AAAA级景区的标准,建设集旅游观光、避暑休闲、研学缅思、度假康养于一体的风景区。二是药姑山风景区。充分发掘中草药资源、瑶文化资源和秀美山水资源,主打江南药库、瑶祖故里品牌,以AAAA级景区为目标,打造独具特色的华中旅游目的地。三是黄袍山风景区。以AAAA级标准,挖掘红色教育和山水绿色资源,以大盘山公园为核心,打造一红一绿旅游景区。四是锡山城市公园。以生态、环保、健康为主题,打造集休闲度假、亲子体验、研学旅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公园。五是大溪国家湿地公园。充分发挥湿地水质优、水面阔、景色美、生态好的优势,做好保护与开发两篇文章,打造华中最美生态园。六是相思山风景区。利用相思山和左港湖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打造集生态、田园、体验、孝善文化为一体的上善风情旅游景区。

二、突破发展数字经济

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促进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等数字经济新兴技术与实体经济、城乡治理、社会民生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新名片。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强力推动数字类重大项目落地,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生态链;培育壮大新型研发机构,探索企业、高校、政府三方合作模式,积极引进国内龙头企业和知名科研机构在通城布局建设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开放实验室和通信实验外场等;大力推进数字+”涂附磨具、云母制品、电子信息、医药健康、文旅、消费等新业态,强化科技成果与通城优势产业的融合,力争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一批重要研发成果,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和项目,吸引更多数字经济成果在通城落地转化。

三、大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顺应后疫情时代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改变,抢抓新一轮数字经济爆发机遇,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培育服务业新兴增长点。加快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消费领域新模式新业态。实施互联网服务业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宅经济”“夜经济”“云生活等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打破时空限制,激发消费活力。着力培育消费新热点,培育发展以家政物业、健康养老、电子商务、快餐服务、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为重点的新兴消费,倡导绿色流通、绿色消费,推进绿色商场示范,扩大绿色产品销售,打造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格局。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双向提速,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线下延伸拓展,引导实体企业更多开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引导有条件的出口龙头企业设立跨境电商部,依托阿里巴巴出口通等成熟的跨境电商平台发展出口业务,统筹发展B2B/B2B2C/B2C模式,积极对接亚马逊、阿里国际等跨境电商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外贸出口份额。

促进建筑和房地产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推动建造方式创新,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中推广普及智能化应用,完善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机制,实现建筑舒适安全、节能高效。到2025年,综合竞争力、产业带动力和经济贡献率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通城特色的产业品牌,建成湖北省建筑强县

积极拓展产业链条。支持推行大型建筑机械、外脚手架、模板等设备材料租赁、安装、维护一体化规范发展预拌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企业;鼓励创办、积极引进察、设计、工程测量、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建筑工程参建主体和中介机构。支持施工企业向上下游产业拓展业务范围,推动建筑业与建材业、建筑业与房地产业良性互动、相互促进。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互动、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一体化的新路。

大力推进建筑产业园总部基地项目建设。聚集建筑材料产业、物资流转、技术培训、产品研发、展销等全产业链的产业聚集区,建设建筑总部基地办公大楼、建筑材料市场、物流中心及职业培训中心、建筑行业职工住宅,实现每年培育域外税源5000万元以上,园内企业创税利12亿元,推动通城建筑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促进通城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培育规范房地产和建筑市场。落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主体责任,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对全县所有房地产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建立监测考评机制,定期分析房地产运行情况,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开展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评级,促进房地产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大力培育房屋租赁市场,加快推进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改革,在盘活闲置住房,降低住房置率的同时加强对住房租赁企业的扶持,推进住房租赁市场化;强化对租赁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中介行为,建立健全房屋租赁制度;加强对租赁市场的监测分析、指导、服务和调解工作,培育活力、健康、有序、可持续的房屋租赁市场,引导居民的住房消费习惯,形成合理的住房消费需求,推动我县居民住房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商品房开发建设240万平方米,销售金额达100亿元。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000套,改造棚户区住房1200套,改造城区老旧小区223万平方米。

深化建筑行业改革。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落实县委政府加快促进建筑业发展的有关政策精神,鼓励建筑企业优化重组;引导部分低等级总承包企业向专业作业队伍转型,鼓励建筑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加大建筑业技术创新及研发投入,推广使用绿色建材,开展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支持建筑垃圾废物利用项目建设,加强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实施职业培训提能工程,争创国家、省、市建筑优良工程。到“十四五”末,全县建筑企业计划完成建筑总产值共200亿元,完成装配式建筑开工面积累计8万平方米,培育发展一级资质以上建筑企业3家,建筑业从业人员从十三五期间的5000人扩增到15000人。力争创省级优质工程15项,创市级优质工程20项。

 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融资能力

着力构建武汉市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通城分中心,搭建聚集投资融资双向信息交流平台,提供风险投资的进退渠道,增强县域内非上市公司股权流动性,促进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提升,打造通城场外交易市场,支持县域非上市、非公众和具有较高成长性的企业有效满足多元化投融资需求,扶持实体经济健康成长,服务通城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专栏48 产业发展融资能力提升计划

股权托管登记。为通城各类非上市公司提供股权、债权、私募债券、理财产品等产品的确权、登记、托管、结算、过户等服务。

股权挂牌交易。挂牌对象为两非一高企业,即非上市(没有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上市)、非公众(股东人数在200人以下)、具有较高成长性企业的股权。

股权融资服务。一是通过挂牌前的定向募集股份和挂牌后的增资扩股等方式,为挂牌企业提供直接融资;二是通过股权质押融资和发行私募债等形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企业培育服务。通过辅导企业在中心挂牌,帮助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规范法人治理、整合市场资源、改善经营业绩,为企业进入更高层次的新三板、创业板、中小板和主板市场打下基础,打造企业上市前的预科班

附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