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省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401号建议办理情况的回复
索引号 : 011356029/2022-11561 文 号 : 无
信息分类: 其它主动公开内容
发文机构: 通城县发展和改革局 主题分类: 其他
名 称: 关于对省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401号建议办理情况的回复 发布日期: 2022年04月24日
有效性: 有效
收到《关于做好省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通知》后,我局高度重视,积极与会办单位联系沟通,切实做好各项办理工作,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建议办理工作涉及我单位内容
建议将建设“通平修”绿色发展先行区提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4月,国务院颁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通城、平江、修水建设次区域合作示范区”,使三县合作发展第一次纳入国家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议省委省政府与国家相关部委对接,更新《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建设“通平修”绿色发展先行区提升为国家战略,帮助和支持通城县申报国家级项目。
二、具体办理情况
我们按照《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部署要求,积极推进“通平修”次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在交通、生态环保、边贸物流、旅游等方面加强了合作交流。
(一)建设中部三省区域交通枢纽情况。
近年来,通城县重点规划实施通修高速、353国道通城段改线工程、106国道改建工程等一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项目以及重要省际出口路建设,快速融入通平修绿色发展先行区交通圈。
1、通平修区域性交通枢纽情况:在路网布局上,积极推进常岳昌铁路、武咸城铁南延线项目落地,建设通修高速、353国道通城县境改建工程、城市外环公路,实现县域内国道100%达到一级路标准;省道100%达到二级路及以上标准;城市外环线100%达到一级路标准,旅游环线主干线100%达到二级路及以上的标准。在时间通达性方面,实现通城县主城区至平江县、修水县的60分钟的交通圈。
2、通平修幕阜山片区生态交通示范区:通过打造通城县全域旅游公路外环线,以及积极争取S259幕阜山旅游公路南延,将京广线、宁福线、金保线、259幕阜山旅游公路等重要国省干线以及重要县乡干线公路串联闭合形成环线。通过经行药姑山、隽水河、白水崖瀑布、黄袍山、黄龙山、张师山、相师山、中国工农红军抗日集结遗址等重要旅游景点,串联了西北瑶族文化旅游区、环幕阜山生态休闲旅游区、西南相师山旅游度假区、东北乡村农业观光旅游区及隽水镇旅游集散中心五大旅游板块。打通“通平修”省际出口路,实现全域旅游公路,实现文化旅游的快速交流。
(二)建设“通平修”生态绿心情况。
为共建“通平修”绿色发展生态绿心,协同做好幕阜山绿色产业带保护,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夯实绿色生态屏障。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框定通城县“双屏、两廊、四区”的生态保护格局绿色本底保护结构框架。严守“三区三线”,加强底线思维,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永续生态空间,促进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目前,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项目,已争取被国家林业总局纳入全国首批政府和金融资本合作示范项目,计划采用全新投融资模式,投资逾60亿元,在咸宁市开展为期5年的项目建设,确保项目规划如期实施、早见成效。2022年县财政局与县林业局联合申报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已获批准,财政部现正在公示阶段。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总投资6414.7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3944.51万元,省级财政补助740.98万元,市县财政配套1729.3万元。
通城县推进陆水生态廊道建设方面。一是2018年12月20日,咸宁市印发了《咸宁市陆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方案》,由市委、市政府组织陆水河流域四县(市)签订了《陆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四县(市)每年共出资1200万元、市本级财政出资200万元,加上中央和省财政生态环保“以奖代补”等奖励性资金,依据各县(市)水质达标情况和水质改善情况进行奖惩。二是2021年咸宁市颁布了《咸宁市陆水流域保护条例》,并于10月1日正式实行。《条例》从规划管控、资源保护、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硬约束机制,着力破解制约陆水流域保护的突出问题。
支持汉江平原南部湖泊湿地生态保护修复重点项目方面。一是2017年我县成功获得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称号,每年可获得部分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二是2021年全县共争取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风沙治理、减排、水安全保障、水土保持、湖库水系综合治理、农田建设补助、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等专项资金24489.45万元,已安排农林水、节能环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资金8119.9万元。三是加快重点生态修复项目实施。2021年投入3500余万元,启动了陆水流域菖蒲港桥至肖岭段生态修复项目。主要开展陆水流域菖蒲港桥至肖岭段水生态修复、通城县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和隽水河生态修复工作。四是编制了《通城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该项目已成功进入生态环境部项目储备库。主要用于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饮用水源保护。
支持先行区生态环保一体化工作方面。目前,在三地县委、县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基本达成了区域合作工作共识。在《通平修”绿色发展先行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草稿)中提出:强化环境污染协同治理,开展跨流域生态补偿,完善综合防灾减灾网,构筑跨区域环保机制。形成“共保、共防、共治、共建、共享”的跨区域环保协作与保护机制。
(三)通城县建设“通平修”边贸物流中心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城县坚持以“一盘棋”的全局眼光、开放合作的发展理念,秉持“政策互惠、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发展原则,加快与平江、修水等地构建“高位推进、高效沟通、共建共享”的区域合作机制。积极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作共兴,着力在外向型经济、电子商务发展、市场体系建设等领域全方位开展交流合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加强区域合作,打通对外开放新通道。2018年,通城县积极加强跨省协作,与湖南城陵矶新港区签订开放型经济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海关、商检、外管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在物流互联、产业互补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实现了借“港”出海;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我县外向型企业产品从岳阳城陵矶港口进口通关,每标箱流通成本对比武汉通关,费用从3600元降到仅1600元左右,相较之前费用降幅达到55%。企业通关时间由原12小时缩短到1小时。与岳阳三荷机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航空物流,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实现了借“机”起飞,一举打通“陆海空”通道,地处内陆山区的通城县变成了通江达海的“前沿阵地”。同时通城县商务部门就新建城陵矶港保税区物流中心、三荷机场货运仓储中心与陵矶新港区、三荷机场进行了对接。
二是坚持协作联动,推进农村电商发展。近年来,我县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不断加大对县域电商的建设投入,高标准打造建设幕阜山(通城)电商村,目前,幕阜山(通城)电商村入驻46家,其中,吸引来自湖南浏阳、平江,江西修水、湖北崇阳等周边三省18家电商企业入驻;在通城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设立湘鄂赣三省农产品展示区,经营产品类别包含三省各类特色农副产品、食品等20多个品种200多个产品。幕阜山(通城)电商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已成为三省四地线下商品展示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突出市场对接,打造周边区域商贸物流中心。依托通城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及产业需求,构建一批具有专业性特色的物流场站。围绕通城县三省交接的地理优势,依托湖南省交通基础设施、物流配送的模式的辐射带动作用,新建(城陵矶港)保税区物流中心、(三荷机场)货运仓储中心、鄂湘赣边贸物流中心、无车承运人多式联运物流中心,主要承担仓储、物流加工、配送展销、其他配套等功能,形成三县的边贸物流枢纽中心。按照“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的理念,以打造湘鄂赣毗邻地区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狠抓市场体系建设,推动了周边三省人流、物流、资金流汇聚。目前,我县鸿森钢材机电、富源小商品、泽中物流园、玉达物流园等一批大中型专业市场建成运营,恒泰汽车市场、鄂南农贸大市场、博奥光伏4S店等市场项目加快推进建设,乡镇建材、木材、花卉苗木等市场初具规模,边贸经济日趋活跃。2018年,成功引进浙江万雅集团,已建成通城•万雅国际商贸中心一期进口商品街,吸引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24多个国家及地区进口商品馆入驻,已成为连通湘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居民购物、休闲、娱乐等多元化生活的重要窗口与“游美丽乡村,购世界品牌”名片。二期商业街已于2021年底建成,正在开展全国招商,居然之家等一批全国连锁企业已签约,即将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