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人社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全局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落实县委工作安排,统筹推进通城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各项工作,推动通城法治建设高质量发展。现将我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组织领导。我局制定全年法治建设普法工作计划和学习培训计划明细表,组织全局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云宣讲专题学习。充分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促学作用,集中学习7次,组织支部主题党日学习12次,“法宣在线”在线学习,每年至少组织本系统本单位党员干部参加1次旁听庭审活动。把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湖北省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党内法规纳入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深入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落实普法宣传第一责任人责任、重大事项决策会前学法知法懂法、一把手讲党规法纪、年度述法制度,切实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作用。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为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重点业务领域提供依法行政机制保障,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手段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二)学好用好宣传好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策法规,致力服务群众。一是持续系统学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策具有复杂性、敏感性、专业性较强的特点。利用“练兵比武”、“人社法治竞赛”在线学习平台,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业务、法治学习培训,2024年我局2名选手参加人社系统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省赛。通过培训学习,引导全系统工作人员懂政策,熟透业务,成为本领域的行家里手,从而更好地服务群众。二是政策赋能,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过开展“春风行动”“惠民政策进万家”“社保服务进万家”等活动宣传,组织全系统工作人员开展人社政策宣传解答100余场次,线上线下招聘共计88场,提供就业岗位7987个,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帮助全县企业解决用工需求2039人次。举办了首届通城职业技能大赛,开展技能人才培训123期,培训4587人。养老、工伤、失业三项保险分别参保312068人、26014人、24712人,分别完成任务数的105.57%、100.05%、100.46%,超额完成社保参保全年目标任务数。全县社保待遇稳步提升,惠及企业职工17379人、机关事业单位6391人、城乡居民80266人及失业人员495人,平均每月分别增105元、138元、25元、252元。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为企业减少成本1621.64万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330.46万元,惠及企业401家职工10992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49笔3.82亿元;发放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949人、吸纳就业困难人员一次性补贴1076人、一次性就业补助96人。三是人才保障。组织大学生乡村医生、高中教师招聘、三支一扶、中小学教师招聘等9批次公开招聘,成功招聘(引进)298人。先后在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中南大学等高校开展“引才专列”活动,引进全县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共计49人。为全县规模企业评定职称189人,先后申报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家,2024年博士后基地合作科研院校12家,合作科研项目16个,合作教授、博士后19人,企业投入科研经费共计8236.07万元。四是基金风险防控加强。开展“骗取套取社保基金问题”专项整治,发现2023年以来违规领取方面的普通要情5起,涉及金额10.62万元,已全部追回,处理处分8人,建章立制2条。五是人社服务提质。13个窗口整合为“6个综合+1个专窗”,集中受理4大板块业务,实现业务办理的一站式服务,让企业和群众“最多跑一次”。三下沉61项至镇村,推行“帮代办”、“免申即享”,推广电子政务平台,实现业务在线办理,降低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成本。依法推进简政放权、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等改革方面的利民政策在通城落地生根。
(三)坚持依法行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化解行政争议,扎实做好劳动保障工作。一是公正文明执法。2024年,我局全年共办理行政处罚0件,行政许可6件、行政确认(工伤认定)158件。我局受理欠薪投诉线索共1098起(包含12345、12333平台转办欠薪问题线索862件),其中协调处理961件,立案查处4件,结案4件,共为1989名劳动者追回工资2055.028万元。同时开展工程建设领域“安薪行动”、规范劳动用工暨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等专项行动,共排查了在建工程项目20余家,审查企业11家。二是严格落实法律顾问聘用制度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制度,化解各类行政争议。聘请资深律师作为我局法律顾问,为我单位日常行政执法进行法律指导,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重大行政决策、处理法律事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防范和化解执法风险,协助我局认真做好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处置工作。2024年收到行政诉讼案件10起,收到行政复议6起,行政诉讼案件一把手出庭应诉率100%,生效判决执行率100%。我局主动与司法局、法院、市人社局沟通联系,及时有效地化解行政争议和应诉案件。三是加大劳动人事争议调处力度。目前,共处理劳动争议案件229件,其中成功调解案件186件,依法公正裁决案件43件,案件处理按时结案率达100%,仲裁调解成功率达85%。四是加强信访接待化解。共接待劳动合同、工资福利、社会保险、身份认定等方面信访和咨询人员1069人次,信访和政策咨询解答处理参评率和满意率达93%,较好地化解了矛盾纠纷和维护社会稳定。
二、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普法手段有待进一步创新。人社工作涉及法律法规繁多复杂,部分政策变化较频繁,群众对相关政策掌握不足,随着网络电子设备的应用和普及,普法形式创新不够,无法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学法需求,普法宣传教育的力度、广度、深度有待加强。
(二)工伤认定问题,实践中普遍反映难度大,法律理解适用难以把握。现行社会发展变化快,用工形式多样,工伤事故情形也逐渐复杂多样,而《工伤保险条例》所列举的内容无法囊括全部情形,因而引发行政纠纷。近年来,工伤认定纠纷的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案件大量发生,人社部门和法院,以及法院之间在工伤认定和案件审理过程中,对伤亡是否符合工伤认定的认定标准存在认识不一,维护的权益价值取向不同,判决结果也就不一样。这些问题对经办人员的工作带来更高的挑战,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严把程序关,加强学习培训,借鉴其他部门的先进经验做法,提高执法质量。
(三)行政执法人员不足,法制审核、行政执法等相关职能股室法律专业人员紧缺。2024年全县机构组织改革,我局执法机构劳动保障监察局和11个乡镇人社中心被撤销,人员转隶到城市管理执法局和乡镇服务中心,我局由之前的34名执法人员锐减到18人,执法队伍需扩充。法制审核、行政执法等相关职能股室法律专业人员占比远远低于法治政府建设标准要求,急需招录引进法律专业人才。
三、2025年工作安排
(一)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职责。党政主要负责人坚持党的领导、宪法法律至上、统筹协调、权责一致、以身作则的原则履行依法治国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职责,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把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二)强化执法监督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执法为民理念,切实履行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职责,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围绕人民群众反映检查标准、程序不明确,随意检查、运动式检查、“走过场”检查等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整治情况进行专项监督,组织开展群众身边执法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着力解决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突出和共性问题。综合运用“双随机、一公开”数字平台,稳步推进“综合查一次”制度实施,建立跨部门综合监管体系,着力解决多头监管和重复检查等问题,推动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法治宣传,推进普法不断深入。积极开展宪法和各种专项人社法治宣传活动,丰富宣传活动形式,推动各项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活动扎实开展。同时,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法治宣传教育作用,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加强普法阵地建设。
通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