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刀镇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索引号 : 011356029/2025-09013 文       号 :

信息分类: 其他主动公开内容

发文机构: 通城县关刀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其他

名       称: 关刀镇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28日

有效性: 有效


2024年,关刀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和重要精神,深入推进法治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规范行政行为,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提高全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突出“三个加强”,筑牢法治建设政治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我镇把法治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纳入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布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法治工作,按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村部门协同抓”模式全面推进,为法治工作的有序推进与有效落实提供坚实组织保障。二是加强法治学习。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学法用法,组织专题学习12次,举办法治专题讲座和培训2次,通过集中学习、自主学习全面提升党员干部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意识。三是加强普法宣传。我镇组建由派出所民警、司法调解员、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构成的法治宣讲团,深入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等场所广泛开展法治宣传,2024 年,全镇围绕电信诈骗、民法典解读等主题,组织举办160余场普法屋场会,帮助17人次现场解决法律问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显著提升。

(二)完善“三个机制”,提升权力运行规范效能

一是完善依法决策机制。严格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实现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做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2024年累计召开专题法治研判会2次,审查行政合同、土地征收方案等事项共8起。严格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建立规范性文件起草、审查、备案、清理全周期管理体系二是完善依法监督机制。关刀镇认真落实各项行政监督机制,定期向人大报告政府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与社会舆论监督。2024年组织人大代表督查重点工程建设和政府工作21项,有效提升政府工作效能与公信力。三是完善矛盾化解机制。在各村组建由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村辅警、党员中心户长组成的流动调解队,落实“日收集、周研判、月调度”的工作运行机制,全力化解矛盾纠纷。2024年全镇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75件,处理12345热线工单287条,办结率100%

(三)立足“三个规范”,构建行政法治保障体系

一是规范行政执法。严格保证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规范执法辅助人员管理,2024年,我镇8名工作人员通过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取得执法证,镇政府为执法队伍配备了执法记录仪、无人机等设备10台,全面落实执法过程全记录,让行政执法在阳光下运行。2024年共开展执法4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100余人次。二是规范政务公开。确定专人负责政务公开工作,定期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栏等方式,及时向大众公开政府工作报告、重大项目审批和社会公益性项目建设等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热点信息,依法依规处理信息公开申请。全面推行村级事务“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累计主动公开政务信息1000余条,有效提高行政权力运行的透明度,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三是规范队伍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制度,定期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培训,做到行政执法决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程序合法,处罚公正合理。加强队伍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 “四风”,树立法治队伍的良好形象。

二、存在问题

一是法治宣传深度广度不足。 部分偏远村组普法活动覆盖不均衡,群众法律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依法维权意识仍需加强。

二是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待提升。个别执法人员业务能力与复杂执法需求存在差距,执法记录设备使用率不高,全过程记录制度落实不够严格。

三是矛盾调解力量待加强。基层调解队伍专业化程度有限,跨部门协同机制尚未完全畅通,加之部分村的调解员队伍大多由村干部兼任,矛盾纠纷化解压力大

三、下一步计划

一是强化法治能力建设。以干部和群众为重点对象,分层分类开展法治教育培训,持续提升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能力,增强群众尊法守法、依法维权的意识实现基层法治素养和法治实践能力的双向提升。

二是优化制度机制保障。进一步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规范性文件管理等制度,细化行政执法流程标准,强化村级事务公开透明,确保制度执行刚性化、措施落实精准化。

三是提升依法行政质效。推动政务服务与法治建设深度融合,健全“一站式”法律服务体系,优化12345热线和调镇村综治中心联动机制。加大执法设备和技术投入,在依法履职中体现服务温度,在服务创新中坚守法治底线。

附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