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索引号 : 文       号 : 无
信息分类: 统计信息
发文机构: 无 主题分类:
名       称: 通城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 2016年04月12日
有效性: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奠基之年。县委、县政府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带领全县干群克难奋进,真抓实干,顺势而谋,逆势而进,为我县“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划上了圆满句号,为“十三五”规划成功起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93亿元, 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22.83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47.32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38.78亿元,增长8.1%。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上年的22.0:44.1:33.9调整为21.7:42.7:35.6。在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作用凸显,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及非营利性服务业分别增长7.1%、5.5%、2.8%、27.9%、4.6%、9.8%和5.6%。
经济发展质效明显提升。全县万元GDP能耗降低率初步核算为4.34%;单位GDP用地消耗下降率为4.6%;耕地保有量29301.33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23538公顷,各类非农建设用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58.133公顷;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消减为8.6%;森林覆盖率为48.85%,森林蓄积量达到175.50万立方米。全年各类市场主体28205户,同比增长12.6%;其中新登记企业376户,同比增长15.8%。
二、农业
2015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现 价)38.85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种植业总产值18.88亿元,同比增长10.34%;林业总产值2.18亿元,同比增长59%;牧业总产值14.9亿元,同比增长3.6%;渔业总产值2.54亿元,同比增长10%;农林牧渔业服务业总产值0.36亿元,同比增长12.5%。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3.14万亩,比上年减少0.63%,总产19.08万吨,比上年增长1.95%。
油料作物产量稳步增长。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3.61万亩,比上年增加83亩;产量0.59万吨,同比增长3.43%。其中油菜播种面积12万亩,与上年持平,单产41公斤,同比增长7.89%。
特色农业突破发展。至年末,全县共有油茶面积28.9万亩,楠竹10.35万亩,今年已植树造林5.5万亩,占省林业厅下达任务的80%,其中新增油茶面积3万亩。全年林业总产值2.18亿元,同比增长59%。全县茶园面积 6.42万亩,其中采摘面积4.49万亩,与上年持平;全年茶叶产量0.19万吨,同比增长5.26%。
畜牧业喜忧参半。全年生猪出栏77万头,同比下降了4.15%;牛出栏 0.32万头,同比增长7.82%;羊出栏 0.99万头,同比增长6.99%;家禽出笼 887828只,同比增长2.3%。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2014年全县完成放养面积5.4万亩,水产品产量1.38万吨,增长6%;实现渔业产值2.54亿元,增长10%。
三、工业
工业生产形势效果明显。2015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42.51亿元,7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6.00亿元,同比增长2.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达7.9%,为今年以来最好水平,位列全市第一位,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
轻重工业生产齐头并进。一是轻工业受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酒、饮料精制茶加工业稳定增长的影响,全年全县轻工业完成总产值388362.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4 %,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0.83%,比去年同期增长0.15个百分点。二是全县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总产值87164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0%。
工业用电税收稳步增长。全县规模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0.63亿元,同比下降0.15%,完成利税总额7.45亿元,同比下降6.94%。全县工业用电累计21727.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5.55%,是全市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县市。用电量指标的回升,表明全县工业正朝积极的方向转化,同时,也是政府出台的各项稳增长政策落实的具体体现。全年完成工业增值税1.7亿元,同比增长1.1%。
四、固定资产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发展。2015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达到143.1亿元,增幅17.4%。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开发)完成137.7亿元,增长18.1%;农户投资完成5.5亿元,增长2.5%。从三次产业结构上看:全县第一产业完成投资7.7亿元,同比增长101.8%,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5.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7.0亿元,同比增长37.9%,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41.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3.0亿元,同比增长2.2%,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53.0%。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全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交通运输和市政建设带动下,城乡面貌与形象不断提升。全县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5.5亿元,同比增长30.3%,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47.6%。其中,城市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分别完成投资29.9、10.1、6.5亿元。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全县全年民间投资共完成94.2亿元,增长20.7%。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68.4%,投资主体结构出现积极变化。
建筑业稳健发展 。全年全县资质以内建筑企业 8家,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8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1%,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17亿元,增长17.5%;全年房屋竣工面积68.1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了21.87 %。竣工产值8.2亿元,同比下降了12.7 %;实现利润0.68亿元,增长7.9%;税金0.34亿元,增长13.3%。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1.9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了22.1%。
五、 国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稳步增长。2015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86亿元,同比增长10.7%。按销售区域分:城镇完成42.94亿元,同比增长10.3%,农村完成8.92亿元,同比增长12.7%。按行业分:批零业完成38.08亿元,同比增长11.5%,住餐业完成13.78亿元,同比增长8.5%。全县商贸企业140家,法人企业78家,大个体户62家。
外贸出口形势严峻。 2015年,全县外贸出口总额3907.3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330.5万美元,同比下降了25.4% 。全县共计有外贸出口企业22家,受国际经济形势出口低迷的影响,我县玉立砂带贸易有限公司、玉立砂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平安电工材料有限公司、丽尔家日常用品制造有限公司、力星灯饰有限公司、新宇云母制品有限公司、盈立工贸有限公司、麦卡电工材料有限公司、金盛贸易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全年外贸出口分别比同期下降了18.2%、13.8%、19.1%、3.2%、44.5%、41.5%、16.6%、12.7%和49.8%。
六、财政和金融、保险
财税总收入增长缓慢。2015年, 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8.41亿元,增长3.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04亿元,增长3.6%。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收入0.68亿元,同比下降9.9%;营业税收入1.24亿元,同比下降14.9%,企业所得税收入0.33亿元,同比增长30.5%。 全县财政支出29.35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3.46亿元,同比下降1.0%,基金支出5.89亿元,同比增长29.0%。
金融快速发展。全年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7.54亿元,较年初增加25.2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89.61亿元,较年初增加10.89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9.99亿元,较年初增加 12.05亿元。其中住户中长期贷款12.58亿元,较年初增加2.56亿元;住户短期贷款 4.78亿元,较年初增加0.75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26.9亿元,较年初增加6.16亿元;企业短期贷款5.97亿元,较年初增加2.68亿元。
全县现有保险机构11家,全年累计保费收入13924.58万元,同比增长11.9%。其中,财险公司保费收入3812.66万元,同比增长21.2%;寿险保费收入4630.92万元,同比增长5.3%,其他保险公司共计保费收入达5481万元。全年财产险、人寿险累计赔款及给付达5784.72万元,同比增长24.5%。
七、招商、旅游
招商质效明显提升。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全年累计完成省外到位资金188.72亿元,比去年同期净增40.505亿元,增长27.33%。全年续建和新引进项目17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97个,准备开工项目9个。
旅游产业快速推进。云溪漂流等旅游项目建成营业,黄龙山艺术创作基地、凤凰翅高山湿地、天岳度假村等旅游项目快速推进,药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省级评审,全县有3A级景区2家,星级农家乐20家。至2015年末,全县共接待旅游者276万人次,同比增长23.77%;旅游总收入15.7亿元,同比增长26.82%。
八、交通、邮电
全年公路通车里程2234.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 1997.8公里。行政村公路畅通率100%。 全年公路货运总量228万吨,同比增长34.4%;公路货物周转量18241万吨公里,同比增长91.1%。全年客运量300万人次,同比增长1.35%;公路旅客周转量10309万人公里,同比增长0.2%。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65%。全县现有各类载客汽车15046辆,各类载货汽车2412辆,摩托车59487辆。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2987万元,同比增长8.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189万元,邮政业务总量4098万元,移动业务总量12000万元,联通业务总量2700万元。电信公司固定电话年末总用户69673户,网络用户36393户,网络电视用户6928户;移动公司电话年末用户160819户,网络用户8200户;联通公司移动式电话年末用户38000户,网络用户1829户。
九、教育、科技
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78所,其中义务教育学校83所(小学63所、初中19所、特校1所)、非义务教育学校95所(普通高中3所、中职学校1所、幼儿园91所);在校学生72338人(小学生36056人、初中生12000人、特校生54人、普高生5709人、中职生1510人、幼儿生18519人);在职教职工4975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2897人、高中阶段教师723人)。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0.5%;初中三年巩固率99.1%;高中阶段升学率达到52%。新建、改造校舍面积3.198万平方米,安装“班班通”设备227套,招录新机制教师86名
全年完成科技专利申报249件,新增驰名商标、著名商标10件。争取技改资金总额193万元。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
十、文体、卫计
全年全县共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各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演出收入70万元,农村业余表演团8个,演出人员达96人,农家书屋184家。全县拥有体育场馆1个,门球场2个,建成村级篮球场20个。全年共组织体育活动8余次,参赛人数达2.5万人次。
全县电视覆盖率达95%。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3%,数字电视用户达86000户,其中农村58000户。
全年全县拥有卫生机构18个(不含村级卫生室),其中:县医院1个,县中医院1个,妇幼保健院1个,乡镇卫生院11个,其他卫生机构4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786张,比上年增加41张。其中:县医院850张,县中医院203张,乡镇卫生院573张。拥有卫生工作人员214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597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中医师227人,西医师576人,其他技术及管理人员547人,获得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583人。
2015年全县已婚育龄妇女人数111109人,已采取节育措施人数87525人,节育率达到78.77%。全县考核年度内出生人口7948人,其中一胎人数3950人;二胎人数3292人;多胎人数706人。自然年度内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0%;人口出生率15.59‰;人口死亡率3.96‰;人口自然增长率11.64‰;计划生育率73.68%。
十一、人口、民生
2015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14.68万户,总人口51.76万人,比上年增加5918人。其中,男26.94万人,女24.82万人,乡村人口42.05万人,城镇人口9.71万人;全县全年死亡人口1223人,比上年减少166人。全县全年常住人口41.04万人,城镇常住人口16.77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40.86%。
社会民生进一步改善。2015全县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88套(户),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累计共1052套(户),分配入住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576套(户),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助80户。2015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6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6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23万人;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8.4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99%;新农合参保率达99.99%。全县现有城乡低保户15775户,低保人数25230人,其中城市低保3615户,低保人数6265人;全年发放低保金143.19万元;农村低保12160户,低保人数18965人,发放低保金2070.98万元,农村五保供养1920户(人),发放五保资金10.15万元。
2015年,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2375元和11679元,同比增长8.9%、9.55%。
十二、节能减排、社会治安与安全生产
初步核算,2015年全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为69.03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为0.6512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4.34%。其中,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91651.64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58%;万元产值能耗0.07吨标准煤/万元,同比增长0.14%。
全县共立刑事案件2115起,破案615起,破案率为29.1%,受理治安案件3230起,查处2125起,调处纠纷 2771起,摧毁犯罪团伙13个,全年全县共发杀人案件 3起,其中命案2起,均已破案;共破获各类侵财案件 332起,其中破获盗窃案件276起;破获毒品刑事案件 15起;破获涉赌刑事案件32起。破获强奸案件6起。青少年刑事案犯占全部刑事案犯的比重21.9%。
全年全辖区发生安全事故39起,安全生产事故死亡6人,其中工矿企业安全事故16起,死亡1人。全县共计安全事故损失额95.52万元,其中职工工伤事故损失额31.77万元,工矿企业安全事故损失额63.75万元。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降幅4.17%。
注: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